友情链接:
杨早 中国社科院体裁所盘问员
广州东谈主把出外逛荡、消遣叫作“蒲”,有点接近于泡酒吧的“泡”字的道理。若讲上世纪80年代广州东谈主的“蒲”,有一个“空间”不管奈何也绕不外去,那即是“音乐茶座”。
1980年傍边,广州东方宾馆开办了世界第一个音乐茶座,茶座率先是为了欢迎外宾,自后便绽开为面向合座市民的时势。买上一张票,东谈主们便不错进门坐下,一边喝茶吃点心,一边抚玩舞台上乐手们的扮演。与雅致的晚会献艺不同,这里的舞台被一个个茶座包围,演员与不雅众近在目前,扮演的互动性与感染力便大大增强,茶座中常见来宾们忻悦、敲茶杯,甚而站在桌子上大叫“安可”(返场)。
茶座演奏的音乐多冠以“轻音乐”之名,但身处现场,看着幻化莫测的镭射光、全场奔跳的歌手及伴舞,听着朝上一百分贝的乐声,你很难将这个场景和“轻”字干系起来——它已被架空为代表抖擞与刺激的“劲”字,后生东谈主讲“唔劲唔听”,所言极是。
追寻怡悦,甘愿变化,渴慕突破,好像是“劲”字与“蒲”字背后的深层激情,也正是80年代时期精神特征之一。正因如斯,尽管频繁遭受品评责问,但音乐茶座仍在广东各地如棋布星陈般膨胀滋长。1983年,广东全省已有约150间音乐茶座,广州独占70余间,座位达15000多个,朝上那时广州悉数剧场的座位总数。
参预90年代后,音乐茶座逐渐没落,被歌舞厅与“卡拉OK”替代。如今仅剩的几家音乐茶座中,台上台下多是中老年东谈主的身影,维执的装修张扬着那时属于他们的前锋,而这个时期的年青东谈主,又在新的场地持续“蒲”。
茶座广州广州东谈主东方宾馆音乐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不雅点仅代表作家本东谈主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就业。热点资讯